那个织布的人在那儿辛辛苦苦地织布,用那个织布器;现在用织布机,容易了,但是也不是很容易,也都有它的困难,有它不容易的地方,不过生产得多了。为什么生产得多了?因为人多了。人多了,你要还像以前那样用织布器那么织,用手擦来擦去的,那怎么来得及?所以现在人多了,这个机器也就发明了。种地也是这样。
怎么以前没有机器?他们人没有那么多,不需要,自耕其食就够了。现在这么多人,人人还有旁的工作,怎么可以自耕其食呢?不行了,所以就发明机器。现在人多了,有的时候算数这个数目也大了,算不过来,所以就发明电脑,computer。将来又不知道会发明一个什么东西又超过computer。“犹自艰难”:织布的人,有的时候自己织布,自己不能穿,因为要卖了换钱,所以,犹自艰难,自己很艰难。“我于安服有余”:我平平安安的就穿上这个衣服,我还有剩的。“宁知爱惜”。你应该知道爱惜这个布,爱惜这个东西。
〈朱子治家格言〉上说: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。”你早上吃粥,中午吃饭,你应该想一想,这个粥的来处也不容易,这个饭的来处也不容易。“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”:半条丝、半条线,你应该要想一想,这个物质的来源是很不容易的,很困难的。人,总要常常知德报恩,知道人家这个来处,所以出家人吃饭的时候要有三念。
三念就是有一碗汤,用汤匙先喝三口汤。这三口汤,第一口汤这样想:“愿断一切恶”。愿断一切恶包括吃饭的时候,不要生一种这个分别心;不要分别这个有味道,没有味道,好吃不好吃:不要生这个分别心,有什么就吃什么。也不要挑食选择食。你吃饭也不要打旁的妄想。不要想这个地方的饭真是不好,也不能讲话,所以就讨厌到极点。“这么不自由!我坐监牢吗?我到这儿来,我拜佛有这么多规矩!”不要这样想,否则你吃下去不太容易消化。那么,愿断一切恶,这个“恶”,就是想来想去,想东想西,尽想人家不对。你要知道,常瞅人不对,是自己苦未了!你常想人家这样也不对,那样也不对,那你自己太苦了;你若不苦,为什么尽想人家不对?为什么不回光返照?所以,常瞅人不对,是自己苦未了呀!
那么第二口汤是这么说的:“愿修一切善。”我把我的习气毛病都要改了,我要诸恶不作,众善奉行。愿断一切恶就是诸恶不作;愿修一切善就是众善奉行。
第三口汤是说的:“誓度一切众。”我愿意度所有的一切众生;一切众生,都希望他们离苦得乐。这是喝三口汤做这三种的观想。
还有五观。这五观就是:
一, 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:计算计算自己有什么功德受这供养,也计算种田的人经过多少的辛苦,才能把这个米粮收成回来。量彼来处:度量度量所吃的东西的来源。
二, 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。第二个,我吃这个饭的时候,要想一想我自己有没有这个德行?我德行或者圆满,或者不圆满。我吃这个饭,是对得起这个饭,对不起这个饭,要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,才能受人的供养。
三, 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。第三我要防我自己这个心。我要离开我的过错,不要挑食。不要说好吃的我就生出贪心了,吃多一点;不好吃的我就试一试,没有什么味道,再也就不吃了:好吃不好吃都要平等,都一样的。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,做为宗旨。
四, 正事良药,为疗行枯。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呢?因为吃饭就像吃药似的。你要不吃它,没有gasoline,那个汽车就不跑了。我们不吃饭,这个人就不能生存了。所以,正事良药,我们吃饭,不要找它的味道。我们等于吃药一样,好治我们饥饿这个病;把我们饥饿的病治没有了,就得了嘛。
五, 为成道业,应受此食。第五,我因为想要修行成道业,所以现在我受这种的饮食;不是说尽是贪好味道吃。所以穿衣服也是要这样子。穿上衣服的时候,也是要想一想我有什么功德穿这个衣服;不是就这么,也不知道为什么吃饭,也不知道为什么穿衣服,也不知道怎么样就睡觉,这都要研究研究,这都是最切身的一种问题,所以要懂得。
“彼则荜门蓬户。扰攘终身”:他住的房子也很破的,院子门都是很破旧的,甚至于长草那样子,这一生也没有得到什么安乐。“我则广宇闲庭。优悠卒岁”:我住的地方就很宽广的,庭园也很大的,花园子、水池子,什么都预备得很现成的,那么很优游自在的,一年一年地都过去了,也不必辛苦。
“以彼劳而供我逸。于心安乎”:以旁人的劳苦,而供我自己安逸享受,我们自己问问自己的心,过意得去,过意不去呢?“将他利而润己身。于理顺乎”:用旁人的利益而肥润自己这个身体,这合理吗?这是不合理的。“自非悲智双运”:那么怎么办呢?就要你修慈悲观,修智慧观。“福慧二严”:修福还要修智慧;你修福修慧,福慧二严,才能给世俗人种福。“檀信沾恩。众生受赐”:你这样修这福慧二严,给施主回向,他们才能得到恩惠,众生也都受你好的这一种恩赐了。
“则粒米寸丝。酬赏有分”:你受人家的粒米或者寸丝,你将来都要还报的,所以说:“善施一粒米,重如须弥山,吃了你不修道,披毛戴角还。”古人说:“一粥一饭,你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惟艰。”这地方我们都应该知道的。所以你若不修行,你就是三心不了水难消;你就喝人家供养一口水,将来也要还报的。你如果不修行,“恶报难逃”:将来是要还报的。“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”:这是发菩提心第四种的因缘。